说到清朝灭亡的主要罪魁,史学界和大众普遍最先指责的就是慈禧太后本人,她被视为导致王朝衰败的关键人物。然而,也有人持不同观点,认为清朝真正的罪人是李鸿章。李鸿章领导的淮军中,逃跑将军屡见不鲜,比如叶志超等人,但他却一再庇护这些败将。再加上他签订了多份丧权辱国的条约,不断削弱清朝的国力,赔款资助敌军,导致清朝实力日渐衰落,灭亡几乎不可避免。除此之外,也有人把责任归咎于袁世凯,这位被誉为“曹操第二”的政治家,深谋远虑,手腕阴险狡诈,野心勃勃。
不过,最有发言权的末代皇帝溥仪却有不同看法,他认为灭亡大清的罪魁并非以上几人,而是另有其人。
道光十八年(1838年)三月二十四日农历二月二十九日,清王朝皇族迎来了一名婴儿,他便是爱新觉罗·奕劻。奕劻是乾隆皇帝第十七子永璘的孙子,永璘有六个儿子,奕劻是其第六子辅国公绵性的长子,堪称生来含着金钥匙,身份尊贵。然而,起初奕劻只是个二等辅国将军,王爵不高。
展开剩余83%当时,庆郡王的爵位由永璘第三子绵慜担任,然而绵慜在道光十六年(1836年)去世,爵位无人继承。永璘的八个儿子中,已有五人先后去世,老六绵性因犯罪被发配充军,起初庆郡王爵位由奕劻的弟弟奕彩继承。但奕彩不久因行贿被革爵,随后道光皇帝又让老五绵悌继承爵位,然而他也因犯错被罢黜,导致庆亲王爵位处于“暂停承袭”状态。
到了咸丰二年(1852年)正月,奕劻终于被封为贝子,八年后,咸丰帝三十岁大寿时,他被提升为贝勒,达到了二等王爵。如果命运没有改变,他的官位也许只能停留于此。巧合的是,奕劻因一件偶然的事进入了慈禧太后的视线,人生轨迹由此彻底转变。
那时慈禧还只是贵妃,她收到弟弟桂祥的一封信,惊讶于信中字迹秀美飘逸——这与弟弟以往潦草的字迹大相径庭。询问之下才得知信是奕劻代写的。慈禧这个心思缜密的女子并非只沉溺于和咸丰皇帝的感情纠葛,她开始暗中关注起奕劻。她观察到奕劻不仅才华出众,聪明机敏,说话得体,办事干练,逐渐对他产生了好感,开始悉心培养这位王爷。
后来,咸丰皇帝早逝,慈禧联合慈安太后和恭亲王奕?发动辛酉政变,成功掌控朝政,正式走上政治舞台。尽管如此,慈禧并未完全独揽大权,慈安和奕?仍在朝中有一定话语权,这让未来的“铁娘子”颇为不满。然而,她也只能接受现实,因为三人形成了权力联盟,她暂时难以击败对手。直到1881年慈安去世,奕?失去盟友,单独面对慈禧逐渐处于下风。
慈禧如同一位老练的拳击手,耐心等待时机,一旦发现破绽便给予致命一击,彻底压制对手。光绪十年(1884年),中法战争的失败为她提供了良机,恭亲王奕訢因战败深陷舆论风暴,慈禧果断罢免了他和其助手,这就是史称的“甲申易枢”。
随后,奕劻进入权力核心,出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,主管清朝外交事务,并获封庆郡王。十年后,光绪二十年(1894年),慈禧六十大寿,奕劻送上丰厚礼物,大肆奉承,慈禧心情大好,将其晋封为庆亲王,奕劻遂登上权力巅峰。
不过,奕劻的才能远不及恭亲王,他最擅长的不过是拍马溜须,这一点与清朝历史上的贪官和珅有得一拼。像许多阿谀奉承者一样,奕劻贪婪成性。他通过“卖官鬻爵”积累财富,《我的前半生》中溥仪称他“靠卖官鬻爵而出名”。欲升官的官员必须贿赂他,犯错者想逃避处罚,也需向他送礼。
仗着慈禧的庇护,奕劻毫不顾忌地大肆收受贿赂,令朝中无人敢对他指责。虽然如此,御史们仍不畏权势,敢于弹劾。有人控诉他担任军机大臣后“门庭若市,细大不捐,其父子起居饮食车马衣服异常挥霍”,甚至将私产120万两银子存入英资汇丰银行。另一位御史则揭露,奕劻曾一次收受寿礼五万两银子,还花一万二千两买歌妓送给儿子。
光绪三十三年(1907年),御史赵启霖大胆奏折称奕劻为段芝贵谋取巡抚职务收受五万两贿赂,段芝贵又花重金买名妓杨翠喜送给奕劻之子载振。但因慈禧的保护,这些案件最终不了了之。两位勇敢弹劾的御史反被撤职查办。
官员们纷纷贿赂奕劻,多是为升迁发财。相比之下,袁世凯别有野心。他巴结奕劻,是为了自己攀上权力巅峰。光绪二十九年(1903年),袁世凯听闻奕劻即将掌控军机大臣之位,便派心腹杨士琦送去十万两银票。奕劻见这笔数目惊人,感到有些受宠若惊,表示不好意思收下。杨士琦解释这只是零花钱,后面还有更大的好处。奕劻心动不已,乐于接受袁世凯的“银弹”。在他的支持下,袁世凯逐步掌握北洋军权,具备了颠覆清廷的实力,而奕劻成了他的傀儡。
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9月15日,袁世凯五十大寿,奕劻专门为其祝寿,且落款居然不称自己为“亲王”,反而用本名,其子载振更自称“如弟”,足见袁世凯权势之大。
同年11月,光绪帝和慈禧相继去世,新摄政王载沣识破袁世凯为清朝祸根,企图除之。奕劻出面威胁载沣称,杀袁世凯如掐死蚂蚁般简单,但袁控制了东三省重要官员,若反叛后果不堪设想。载沣被威胁吓退,只得以袁足疾为由,将其罢免,遣回河南养病。
辛亥革命爆发后,仍受贿的奕劻胁迫隆裕太后,逼迫溥仪退位。正因如此,溥仪才称奕劻是大清灭亡的头号罪人,若无奕劻,清朝至少不会灭亡得如此迅速。
慈禧对奕劻的所作所为难道不知情吗?她绝非糊涂之辈,眼中不揉沙子。但当时朝中多为奕劻势力,官员们纷纷为其开脱,因为他们是利益共同体成员,一荣俱荣一损俱损。奕劻若倒台,大家都无好日子过。
据溥仪回忆,慈禧也知道奕劻不是好东西,曾计划将他革职。她找军机大臣瞿鸿机谈及此事,但瞿鸿机过于单纯,竟在睡觉时将消息透露给妻子。巧的是,妻子的一位亲戚在外文报馆工作,消息被泄露。京城民众还不知情时,伦敦报纸已爆出此重磅新闻。英国驻京公使迅速逼问是否属实。慈禧虽无所畏惧,却最怕洋人,坚决否认消息,并命令铁良与鹿传霖追查泄密者。结果瞿鸿机成了替罪羊被革职。
奕劻因有洋人关系网,慈禧吸取教训,再也不敢轻易动他。
(参考资料:《我的前半生》溥仪 群众出版社)
发布于:天津市新宝优配-股票配资账户怎么开-专业股票配资利息-首选配资炒股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